本推广文章旨在通过传播技术支持的简单和安全的生物防治策略,使家庭农民或小农户能够在其生产活动中提高自然生物防治的有效性。因此,产品质量的提高是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实现的。

众所周知,过量或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杀虫剂,除了增加生产成本外,还造成巨大的社会环境问题,例如:

1、害虫对农用化学品有效成分的抗性;

2、对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弥补的环境破坏;

3、通过直接接触有毒物质,带来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一些有毒残留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自然生物防治一般是自发发生的。具体是指一些天敌(无论是原有的还是入侵的)作为捕食者攻击当地侵扰作物的害虫。

 

 

因此,自然生物防治虽然是一种可取的和受欢迎的方法,但既不会有刺激性也不是诱导性的。因此,作为自发的方法,它并不总是足以消除作物中的虫害。

目前刺激和诱导作物害虫天敌数量增加的方法之一是在专门的实验室中系统化地培育捕食者,然后在受感染的作物中释放。

这一过程被称为人工生物防治,包括在实验室中以工业规模创造捕食者,然后在作物中大量应用和释放。这种类型的控制是非常快速的,其效果类似于杀虫剂。

然而,这些做法除了非常昂贵外,家庭农民和小农户也很难得以使用。因为他们通常是为自己的消费或在街头市场和当地商业中将剩余产品商业化而进行生产活动的。

当自然生物防治通过系统性的刺激或诱导时,它会以非自发的一些行动进行加强。其目的是增加捕食者的数量,并尽可能地消灭甚至完全消除作物中的害虫种群。此时可以说我们正在应用生物防治这种方法。

因此,生物防治是一种自然性、刺激性或诱导性的防治作物害虫的农业生态学方法。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上可行、生态上正确、社会上公平、文化上得当、技术上适当且科学上得到证实的发展方针。

这种方法推荐用于农业环境,但特别适合家庭农民或小型农业生产者中。它构成了一种可行的、不产生废料、符合社会环境的防治作物害虫的战略,且不会影响生态系统,还可以保证其生物群落和生物的多样性。

这种类型的害虫控制方法鼓励建立有益的一种生物制剂,通常称为捕食者。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农业害虫(有害生物制剂)的天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助于增加和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生产,且不含农药等危险化学品。

因此,支持推广的工作应侧重于支持一些可以刺激和诱导有益生物增量的简单策略上,从而实现和提高自然生物防治的有效性,这也是本文章的目的。

1、对土壤进行适当的防虫害管理:

只使用公认的健康种子;

促进作物轮作两到三年,最好使用草本植物;

使用尽可能宽的种植间距,保持植物之间的通风;

不得在农田内或附近弃置/堆积/散布任何有机质;

应生产且系统地应用堆肥、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

为了生产这些,应大量充分利用农作物残余物(特别是在最后一次收获之后):例如落叶、树皮、丢弃的谷物、稻草、丢弃的蔬菜、受感染的水果等以及动物粪便。

2、在主要作物旁边种植和保护开花植物,可以为作物害虫的天敌提供庇护和食物;

向日葵可作为联合生物制剂,促进各种作物的自然生物防治,如大豆、大豆、花生、玉米、西红柿、其他蔬菜等。它的黄色花序刺激了昆虫寻找食物的本能。因为这种颜色与花蜜所在的花朵中心的花粉粒之间有很强的关系。

为此,向日葵必须种植在主要作物的种植边界上,以形成一个物理屏障来防止有害昆虫靠近作物。因为这些昆虫更喜欢以它的叶子和花序为食,所以不会侵害作物。有时也可将向日葵与主要作物进行间作种植。

向日葵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诱捕植物。因为当种植在作物种植区时,向日葵除了吸引有害昆虫之外,还会吸引这些昆虫的天敌或捕食者,而有利于在特定地点捕食害虫。

通常被向日葵吸引的害虫有:螨虫、粉虱、采叶虫、杂色斑蝽属昆虫和叶甲属、巴拉那皮亚卡巴叶甲属、蚁锹属的去叶甲虫、蛾属以及夜蛾属的毛虫和棉铃虫等。

一些被向日葵吸引的捕食者有:鸟类、寄生蜂、瓢虫、臭虫和一些授粉昆虫(蜜蜂、大黄蜂和黄蜂)。

作为自然生物防治的“盟友”——推荐的向日葵种植间距

但是其间距也取决于不同的作物。

考虑到向日葵具有其他重要的商业潜力,如用于榨油、动物饲料和绿肥的商业化,这些商业价值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请记住,向日葵的无性繁殖周期可能于主要作物不同。因此,在种植主要作物几天后进行移植向日葵幼苗是较为理想的操作。这样以来向日葵的花序可以出现在主要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然而有时需要将向日葵移栽到田里2 – 3次,直到主要作物的收获完成为止。

 

 

 

 

 

 

因此,在试验开始时,建议在栽培区域的边界上设置半米至一米的间距。

如果采用间作耕作方法,最初的建议是每两到三行种植一排向日葵,且两种作物行间间隔70厘米,同一行向日葵植株之间间隔30厘米的种植距离。

详情请访问:

 

我们的合作伙伴

我们与全球的非营利组织、大学和其他组织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履行我们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方面的使命。